马克思主义学院-外网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德法教研室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会暨各兄弟教研室协同备课会

发布者:  时间:2022-10-19 08:34:54  浏览:

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0月18日上午,我院德法教研室在学院会议室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会暨各兄弟教研室协同备课会。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德法教研室副主任余娟定(主持全面工作)主持会议,全体德法课专兼职老师、外校普教老师以及其他教研室特邀老师参加。

东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批教学能手、第六批学科带头人王淑敏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理解。她强调初中阶段的学习着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黄祖辉院长指出,高校思政课着重理论阐述,中学思政课着重价值引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该坐在一起,多进行一些具有衔接意义的互动交流,从而推进螺旋上升式的思政课教学。

沈丽平老师指出,当前不少思政课存在理论有余、实践不足、不接地气等问题,要积极思考思政课应该如何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一问题。

余娟定老师指出,为更好地解决学生对思政课的“逆触”心理,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现状,对教学进行一个设计,与学生进行互动。

吴伦水副教授指出,大学与中学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张跃铭副教授指出,大学思政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并结合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专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董浩军副院长指出,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高校思政教师是要帮助大学生在现有“三观”的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教育,进而达到理论的认同高度。

这次会议促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对于我院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图、文/王凯丽 初审/沈廷川 复核/刘晓燕 审发/黄祖辉)


地址: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新城大道1号 /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文明东路2号

邮编:523808 / 524001

电话:086-0769-22896318 / 0759-2388570

联系邮箱mkszyxy-bg@gdmu.edu.cn